國家發改委、中國人民銀行聯合印發的《關于完善銀行卡刷卡手續費定價機制的通知》(下稱《通知》)中,對競爭較為充分的收單環節服務費,由現行政府指導價改為市場調節價,收單機構與商戶協商確定具體費率。該費改已自9月6日起正式實施。 作為收單方,各第三方支付機構對于新規各有理解。有機構視此為行業“蛻變”的機會,也有機構將無法適應競爭而面臨“退出”。 收單機構格局迎變 事實上,在“96費改”開始之前,積弊已久的收單行業就已經面臨一輪嚴格的監管和淘汰。 對一些不合規收單機構而言,上個月是它們的“黑色八月”。央行一連下發了8張罰單,其中,部分第三方支付公司被罰金額超過千萬元。 此外,本應在今年5月進行的第三方支付機構《支付業務許可證》續展被推遲到8月。在8月12日和29日,包括銀聯商務、付費通、匯付等在內的首批27家、第二批12家第三方支付機構的許可證相繼獲得續展。余下的機構還在“跋涉”中。而即使是通過檢驗的機構,其許可證續展有效期也只有五年。 從央行的態度來看,收單機構將被“總量控制、結構優化、提高質量、有序發展”,一段時期內央行原則上不會再批設新機構,而對于現有機構,央行的重點也是進行規范引導和風險化解。長期未實質開展支付業務的支付機構將被取消相關業務資格、注銷許可證。存在違法違規行為的支付機構,將被嚴格查處。 行業積弊多年來集中于套碼、切機、信用卡套現、渠道套用等方面。而“96費改”則是在此基礎上對收單行業的又一次“攪動”。 原本商戶是按其類別分檔次收取手續費的,而此次費改后不再分檔;同時,還取消了原批發類等商戶的手續費封頂機制。這一調整,意味著靠分檔獲得套利空間的套碼等行為,以及靠封頂機制完成的信用卡套現等,未來將大幅減少。 此前,行業事實上處于一個惡性循環中。一方面,大面積的違規行為造成行業整體利潤率的下滑;另一方面,越是盈利不濟,就越需要迅速擴大市場以求“以量補價”,急功近利之下,違規行為就越來越猖獗。這導致行業幾乎陷入“劣幣驅逐良幣”的格局,不違規或少違規的機構反而丟了市場。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薛洪言表示,費改對收單環節服務費實行市場調節價后,收單環節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,盡管短期內有所沖擊,但從長遠看是利好。 上海付費通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晨在接受《第一財經日報》采訪時表示:“對于收單市場中為放大利潤不惜鋌而走險,使出一些非法套碼、套扣等小手段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來說,‘96費改’將迫使它們縮減規模,對長期做違規業務的收單機構影響很大,套扣等非法手段也會得到減少。” 在他看來,費改以后行業不再打價格戰,競爭只能按規則做事,這個情況下機構就得靠提升服務品質來取勝,這時此前便合規開展業務的企業將有機會“超車”。 樂富支付品牌管理部負責人張濤則表示,有實力、市場認可的支付機構將獲得支持,通過兼并重組做大做強。 “看住”代理商 細化到操作層面,張晨注意到了收單機構的外包代理商群體。代理商群體近年來發展迅速、規模龐大,是支付機構與商戶溝通的“橋頭堡”,也是影響支付行業穩健發展的重要因素。 “代理商群體缺乏風險防范的專業素質,對風險的判斷以及處理能力參差不齊。”張晨稱。例如有些代理商違規操作商戶入網導致套現隱患存在,有些代理商違規銷售、辦理pos機,導致大量套碼行為,甚至其中還有不少違規的“二清機”(二道清算機)。 事實上稍早前,監管方面也進一步整頓了收單機構的代理商外包業務。 因此,對代理商進行規范管理,也是維持行業有序發展的舉措之一。張晨介紹了付費通的事前、事中、事后風控法則。比如在代理商簽約商戶時利用手機GPS系統定位,以確認“人到實際商戶地點”的真實性,對商戶“五證一照”在工商系統和央行系統進行復查(針對套碼商戶證照造假)等。 |
|
|